第二章:綠茶
上一章提過,茶葉分六種。綠茶是無發酵,紅茶是全發酵。這兩種最廣為人知的茶葉,是光譜裡的兩個極端。
中國十大名茶裡,有六種都是綠茶。感覺上,亞州比較偏好綠茶,西方比較偏好紅茶。不過這裡聊的是中國茶道,中國以外的就不多說了。
今天還是泡著祁門紅茶,因為手上還只這種茶葉。要不然,讀綠茶時泡綠茶,讀紅茶時泡紅茶,豈不甚美?今天泡茶時,還特意播著中國古典輕音樂,以助雅興。
綠茶不經發酵,製茶工序有三步:殺青、揉捻、乾燥。製成後茶葉呈綠色,浸泡後茶湯也呈綠色,所以叫作綠茶。
殺青是以高温令茶葉中的酵素失效,避免茶葉中的「茶多酚」發酵。沒聽懂不要緊,簡單來說,就是把茶葉先熱一下。殺青方法有四種:
-炒青,用鑊炒
-蒸青,用水蒸
-烘青,用火烘
-曬青,太陽曬
最常用的是炒青。人家說炒茶炒茶,就是這個意思。
順帶一提,殺青除了是製茶的工序外,另一個意思是古代人製作竹簡後除蟲工作,是竹簡完成的最後一步。所以到了今天,「殺青」一詞也代表工作完成。
殺青後是揉捻。揉捻是指把茶葉用手揉成想要的形狀,通常是捲在一起。要不然葉子攤開,運送時容易弄碎。乾燥不用解釋了,為的是保存久一點,運送輕一點。殺青、揉捻、乾燥這三個步驟,以前是全人手,現在多以機器取代。
綠茶採摘的時間也講究。清明前採的叫「明前茶」,葉子剛發芽,尖而細像針一樣,故又稱「銀針」。穀雨前採的叫「雨前茶」,葉子已展開,故又稱「旗槍」。立夏前採的叫「三春茶」,一個芯已有兩片葉子展開,故又稱「雀舌」。立夏後的叫「四春茶」,葉子已變厚變硬,故又稱「梗片」。至於哪一個時候採摘最好?這就要看哪一種茶。例如龍井就是雨前最好,所以才有「雨前龍井」。
今天我才知道,雨前龍井的「雨」,不是下雨前,而是穀雨前。清明、穀雨、立夏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三個,在春夏交界。
出名的綠茶很多,這裡介紹三個吧。黃山毛峰,我上個月才喝過,喝上去帶點豆香。它是以一芯二葉採摘,茶葉泡開了就呈Y字形。我這才明白當日那老闆說的是甚麼。西湖龍井,以一芯二葉方採摘,炒青綠茶,清明後穀雨前為極品,其中又以「獅子峰」的為終極極品。碧螺春,出產於蘇州洞庭山,也是炒青綠茶,茶葉螺旋狀般捲起來,綠色的螺所以叫碧螺。
這就對了,我下個月去蘇杭西湖,要把西湖龍井和洞庭碧螺春都喝上。值得一提的是,洞庭碧螺春的洞庭,不是雲南洞庭湖,而是蘇州洞庭山。我差點計劃下年二月跑到洞庭湖去了,當真是傻傻分不清。
這是黃山毛峰,泡開後可以看見一芯兩葉。
還記得那老闆教我看那黃山毛峰,先是拿上手看,是不是一芯二葉,顏色是否翠綠,葉子是否肥壯。接著是放進口嚼碎,嚐一下有沒有茶香,多嚼幾下會苦澀。最後才是把茶泡開,一道一道的品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