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

[初級獨木舟] 一二三星理論


獨木舟一二三星的理論,非常簡單。基於我不時忘記教理論課節,在這裡一次過重温。


一星理論:哨子訊號之認識

聽到一下哨子,你應該停。
聽到兩下哨子,你應該出發/開始。
聽到三下哨子,你應該注意教練,看有何指示。
聽到三下哨子,又看到有人舉起槳,就是艇排集合。

「一停,二去,三注意。」


二星理論:天氣之影響

三號風球、黑色暴雨 —> 獨木舟活動將會取消
紅色暴雨、黑球(強烈季侯風訊號)、一號風球、雷暴警告 —> 看中心和教練,有機風可以作近岸活動
酷熱天氣警告、寒冷天氣警告 —> 可以進行獨木舟活動,但要小心安全

「紅黑風暴」,要看情況


三星理論:獨木舟運動安全須知

這課節甚是廣範,我總結成4項:
時: 留意天氣情況,不能夜間划舟
地: 應選擇康文署中心、總會或註冊屬會參與獨木舟
人: 訓練班應有註冊教練督導,人數為1:8(少年班1:6)
自行租艇最少有兩名持三星資格人士(近岸活動)
旅程最少要有三人
事: 適當的划舟裝備



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

[初級獨木舟] 扒直線


教練,我扒了三天,都扒不了直線。

對於這個問題,有簡短版,和詳細版的答案。先說詳細版。

首先,獨木舟從來都不是扒直線的。每一槳扒進去,艇都不是向前,而是斜著向前。扒右槳,艇會稍稍偏左,反之亦然。



於是,獨木舟的軌跡,其實是曲曲折折的zig-zag型的。差別在於,初學者的Zig-Zag較大,高手的Zig-Zag較小。


至於,為甚麼艇會一直打轉,到不了你想到之處呢?有幾個可能性。


問題一:握槳時左右不對稱

握槳不對稱,自然左右槳入水深度不同,導致力度不均。扒艇時,要時刻記住握槳要對稱,養成一個好習慣。所以教練如果見你握槳不對,一定會提你。

問題二:左右槳板角度不一

一星時教練都會教前槳的角度,甚麼叫做抓到水,甚麼叫做切水。說到獨木舟的前槳槳法,都是右手揑緊,左手可以轉動。所以通常划右槳時,角度都沒有問題。但划左槳前,要先做提腕轉槳板的動作,就比較難掌握。所以初學者很常見的是:左槳角度不夠好,導致艇常常轉向左邊。

問題三:左右槳划幅和位置不平均

這裡說的是槳板在水中行走的路徑,是個很複雜的課題。試想象,如果划左槳時貼著艇身,但划右槳是離開很遠,左右用力平均嗎?再想象,如果左槳划得長,從艇頭到艇尾,但右槳划幅較短,槳到腰側就起水了,用力又平均嗎?

就是這個道理,右左划槳的動作不能相差太遠,要盡量對稱。



問題四:左右槳用力不均

這裡說的是:握槳對了,槳板角度也對了,左右划幅也對了,但就是一邊大力一邊細力。這常見於打網球或羽毛球的人,拿球拍的手肌肉遠比另一邊發達,所以不自覺地一邊用力過大。你要做的時,有意識地放輕手來划,平均力度。

問題五:坐姿偏則一邊

這問題比較罕見。有些人坐在艇上,身子都會偏則一邊。通常在小朋友身上發生,他們身材較小,艇的座位太大了,他們就喜歡挨邊坐。這直接影響扒前槳的動作,也令艇身斜向一邊,容易偏側轉彎。改善這問題,方法很簡單:坐好一點。

問題六:外在因素

除了人的問題,獨木舟還有兩個重要的外在因素:風和水流。側風會把艇的方向吹歪。遇上順流時,艇容易左右偏側。遇上側流時一艇也容易偏側。這課題,在中高級的課節上,會詳細探討。


說完問題,當然要說改善方法。

一,確保揑槳姿勢、前槳動作、左右槳力度、坐姿都正確

這些都是基本問題。必先解決了,才能進入下一步。


二,抓好扒槳的時機

跟愛情一樣,Timing很重要。一個人擁有完美的前槳姿勢,也可能一直打轉無法向前。因為落槳時機不對。

每扒一槳右槳,艇都會向前,和慢慢的向左擺。你要做的是,「艇快要向左擺時落右槳」。至於甚麼是「快要向左擺」?這是一個感覺。

有時侯教練會在旁邊對你喊:扒左!扒右!扒右!扒左!這就是在提醒你落槳的時機。落槳有時侯要快,有時侯要讓艇滑翔一下才落。


三,開首的幾槳,輕力一點

靜止的艇,很容易轉向。反之,行進中的艇較不易轉彎,因為有運動慣性(inertia)。所以從靜止中開始划的開首幾槳,要輕力,待艇行順了,才用正常的力度划。


四,運用轉向技術

你懂得轉彎,就會懂得修正航向。艇偏右時,就轉左;反之亦然。轉彎的技術,包括掃槳,船尾舵等等,會在另一篇文章討論。


五,槳過身則離水

這是個很有用,但很多人都忽略。划槳時,主要用力其實是艇頭至艇身中間的距離。過了身旁,槳其實是在拖水,沒甚麼向前的動力。槳一拖水,艇就容易轉向。所以,槳過了身,就要離水了。這一點,很有幫助的。


以上就是詳細版的答法。





簡短版的答案,可能你會更喜歡:多划一點吧。

[潛水] 氧氣瓶上刻的字

氧氣瓶上有很多字,不同地方也有不同記號。有時候看到一團糟。在這裡,嘗試總結一下這方面。

在我而言,基本上有三種資料可以找到。


1. 找出「CATALINA」或「LUXFER」字樣
這是出廠時,廠商的代碼

06C05 CATALINA S53
06 = 製造月份
C = 檢查代碼
05 = 製造年份
CATALINA = 廠商名稱(另一個常見廠商為LUXFER)
S63 = 氣瓶型號,63立方英呎氣瓶

(兩個常見型號為:S=較薄,可承受3000Psi;C=較厚,可承受3300Psi)


註:
S型號的瓶,氧氣快用完時會愈來愈浮
C型號的瓶,浮力不會因為氧氣的量而有太大變化
所以
S型瓶愈大,鉛帶需要愈重
C型瓶愈大,鉛帶需要愈輕



2. 找出「TC」和/或「DOT」字樣

TC 和 DOT 都是氣瓶測量的認證。TC是加拿大,DOT是美國。

例如:TC-3ALM207
TC = Transport Canada 加拿大運輸部
3ALM = 3層鋁質瓶
207 = 氣瓶工作壓力 207 bar



例如:DOT-3AL3000
DOT =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(美國)運輸部
3AL = 3層鋁質瓶
3000 = 氣瓶工作壓力 3000 Psi



註:
氣瓶工作單位:美國=Psi,其他地方為bar
1 bar = 14.7 Psi

3. 定期檢查的標記

定期檢查有兩種:Visual Inspection和Hydrostatic test

Visual Inspection 每年一次。檢查人員先看瓶的外圍,看看有沒有損壞或生銹。接著把氣瓶扭開,把燈吊進去,看看瓶的內部有沒有損壞或生銹。除了每年一次的例行檢查外,一旦發現氣瓶不對勁,例如裡面有聲音,懷疑有零件鬆脫在內,也應該做一次Visual inspection。

Visual inspection 的標記是寫著「VIP」的貼紙,有機會自然脫落。


Hydrostatic test 每3-5年一次。Hydrostatic test時,先把氣瓶放在水裡量度容量。接著把氣瓶加壓,再量度容量。如果氣瓶加壓後顯著澎漲,就代表不能用了。

Hydrostatic test 標記是刻在瓶上的,標記了測試的年份、月份,和測試廠的代號。





可以看到hydrotestic test的歷史
第一次:1994年6月(出廠時做的)
第二次:1999年8月
第三次:2017年2月

可見,1999年測試完後,到2017才再檢查。細問下,原來這瓶子給收起來沒用,到2017年才再拿出來。



總結來說,氣瓶上的字有三個範疇:
  1. 找出「CATALINA」或「LUXFER」—> 廠商和型號
  2. 找出「TC」或「DOT」—> 氣瓶工作壓力
  3. 定期檢查:Visual Inspection和Hydrostatic test

使用上來說,一般都不用把所有標記都看一遍。最重要的是找出定期檢查的記號,確保自己用的氣瓶是有安全檢查的。


[初級獨木舟] 獨木舟槳的分類

這篇文章,旨在滿足求知慾太強的一星同學。


獨木舟用的是一支槳,雙槳板,向前划的。槳的種類來說,一般可用以下幾個角度分類
  1. 平面槳、曲面槳
  2. 對稱槳、不對稱槳
  3. 十字槳、丁字槳、一字槳
  4. 左手槳、右手槳



簡單的說起,你看槳的槳板,如果是平的,就是「平面槳」;有弧度的,就是「曲面槳」,或「弧面槳」。曲面槳的槳板有底面之分,像匙羹一樣,凹的是槳面,凸的是槳底。面槳的好處是抓水更好,划槳的效能會較好,前划動力也會較大。不同槳的弧度各異,弧面愈大效能愈好,但也相對愈難駕馭。



有一種特別的槳,弧面很大,結構也特別,叫做翼槳(wing槳)。這種槳是競賽之用,初學者較難駕馭。


第二個分類角度,是對稱槳和不對稱槳。看著槳板,在槳的中線劃一條假想線,把槳板分成兩半。如果兩半面積一樣,就是「對稱槳」。反之,就是「不對稱槳」。


兩者的分別,也是在於划槳效能。首先,獨木舟槳入水時,是有角度的,約莫30至45度。如果用的是對稱槳,入水後的面積,槳板下半會大於槳板上半。這會令槳有機會沿中軸輕微滾動,也令划槳效能較差。不對稱槳就可以減低這個問題,入水後,上半和下半槳板的面積會相等。


所以,有些教練會說:不對稱槳就是為了對稱。

相當有智慧。


第三個分類方法,是左右槳板的角度。

最簡單的訓練槳,左右槳板角度是90度。從側面看過去,兩個槳板形成一個「十」字,所以叫做「十字槳」,或是「丁字槳」。


有些槳,左右槳板的角度不是90度,可能是60度、45度、30度、甚至0度。如果0度,從側面看過去,兩個槳板會形成「一」字,所以叫做「一字槳」。

記得第一天划獨木舟時,教練教過你握槳時右手握實,左手卻像個圈讓槳可以轉動。每扒左前槳時,都要用右手調教好入水角度,做一個「提腕轉槳」的動作。不同左右槳板角度,提腕轉槳的幅度也不同。簡單來說,左右槳板角度愈大,提腕轉槳的幅度就要愈大。

試想想,左右槳板角度多少,我們不需要做提腕轉槳?


提腕轉槳的幅度,是有限的,頂多不過90度,你的手腕總不能轉180度吧。於是,形成了「左手槳」和「右手槳」的分別。

所謂的左右手槳,談的肯定是弧面槳。平面槳沒有所謂左右手。

握右手槳時,右手握實作為控制手,左手可以轉動。左手掌則相反。這都是因為左右槳板角度的問題。稍有經驗的人,拿上手一握就能分辨。更有經驗的人,一看就知。


很多水上活動中心,都沒有左手槳。所以我建議慣用左手的人,都要習慣用右手槳。

有一個簡單的方法,分辨左右手槳。首先,把槳豎直,一邊槳板放在自己腳面上,槳面對住自己。這時侯向上瞧,如果槳面向右,這就是右手槳;反之就是左手槳。


不同的槳,也會在材料、重量、長短上有所不同。在這裡不作多談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結來說,非常粗略來說,初學用槳可以分成兩類。

1. 俗稱奴隸槳。是一枝平面槳,對稱槳,十字槳,沒有左右之分。

2. 稍好一點的訓練槳。是一枝弧面槳,不對稱槳,左右槳板常見60度,有左右之分。




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

[獨木舟救生] ABC 拯救流程

[獨木舟救生] ABC 拯救流程

這裡談的是三人拯救流程,救的是一個無反應的溺者/傷者(patient)。

首先,做一些場景設定:三個獨木舟救生員 (rescuer),在海中看見一個人載浮載沉 (patient)

看見這情景,懷疑有人還溺,那當然要迅速扒過去。邊扒過去,要邊呼喊該patient:「先生,有冇事?」

Patient 沒有反應(對聲音)。 

第一個划近patient的rescuer,第一時間捉住patient的救生衣(或助浮衣)的肩膀位置,並搖動patient的肩膀,同時再次呼喊patient。同時,讓patient口鼻離水,微向上仰,以暢通氣度。

Patient 沒有反應(對搖動肩膀)。這時就確定patient沒有反應。

第一個划近patient的rescuer,叫做「A」。



----------------

第二個rescuer見狀,會盡快划近rescuer  A和patient。第二個rescuer的位置,應在patient的另一邊,泊近rescuer A艇尾。如果rescuer A用右手捉住patient在他的右艇艙邊,rescuer B就該從左邊泊近。

第二個划近的rescuer,叫做「B」。

Rescuer B雙手跨過rescuer A艇尾,接手捉住patient的救生衣。



----------------

第三個rescuer划近時,應從patient的那邊,給艇頭rescuer A捉住。

這第三個rescuer,叫做「C」。



----------------

這時侯,ABC三個rescuer經已合體,且各有位置。接下來要做的事:
-A捉住C艇頭,往patient那邊側艇,令艇側成90度
-B把patient拉上A艇尾(捉住patient肩膀和大腿)
-C用力向前划,讓A側艇時更大support
-A踢艇回正,B繼續看顧在艇尾的patient

以上步驟,是整個ABC流程中最複雜的一步。



----------------

完成這步後,B立即開始檢查躺在艇尾的patient,暢通氣道然後檢查呼吸。
有呼吸—>緊密觀察
沒有呼吸—>人工呼吸

在B忙著檢查patient的時侯,C應立即划到A和B艇頭,用拖繩繫上,並開始拖回岸。

這時動作要快,盡快回岸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回岸之後,ABC三人盡快把patient搬上岸。

把patient橫放在地後,其中一個rescuer應蹲下來檢查呼吸脈膊。另外兩個rescuer報警及通知中心後,應合力做一個風擋,從風來的方向擋住patient。

最後,就是依從急救原則,因情況處理
-有脈搏有呼吸 —> 復原臥式
-有脈搏無呼吸 —> 人工呼吸

-無脈搏無呼吸 —> CPR

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

[初級獨木舟] 淺淡覆舟

[初級獨木舟] 淺淡覆舟

很多人對我說,因為覆舟太恐佈,所以以後不玩獨木舟。

聽到這句話,除了心碎還是心碎。

每次教一星班,我都花大量時間,跟學生做覆舟前心理輔導。大量的準備工夫,加上由淺入深的試驗,我教過的學生絕大部分都不會被嚇倒。所以學生被覆舟嚇跑,絕對是教練的問題。

先說說「覆舟後處理」這動作的意義。划獨木舟時有機會覆舟,對初學者來說覆舟後未必懂得處理。其實很簡單,三個要點:
  1. 讓同伴知道你覆了舟
  2. 安全逃離覆舟,人、艇和槳不要分離
  3. 找個方法倒水清艇,繼續划舟


教練教的所有動作,背後意義就是這三點。

在練習覆舟前,先用槳量度水深,確保深度足夠,以免覆舟時頭碰到海底。如果槳入水的長度高於你坐在艇上的高度,那就安全了。一艇來說,半支槳的深度,已是足夠有餘。

當然,如果你是不小心覆了舟,自然無法量度水深。

覆舟後,人倒轉在水㡳,先不要出來。嘗試保持冷靜,雙手在艇底拍三下。因為你身在水底,不能說話,拍這三下的意思是讓同伴知道你反了艇。有些教練還會教你在艇底掃三下。這是為了日後中高級的技術,對我來說,一星程度不做也可以。

拍完三下,你要雙手推兩邊艙邊,離開覆舟,頭從水裡冒出來。這時侯先不要抺面搓眼,先一手拿著槳,一手扶著艇,維持心艇槳三位一體。要不然,漂走了槳就麻煩了。所以可以的話,覆舟後最好在槳的一邊冒出頭來,確保槳不會漂走。

如果艇和槳二選一,那就先保住艇。因為艇是個大浮物,在水中抱著它是安全的。而有槳無艇,也是無用。

拿好了槳和艇,在海中載浮載沉之際,請看看四周。你的教練和同伴知道你覆舟了嗎?如點他們在很遠的位置,你要大叫大喊,讓他們看見你。有哨子可以吹三下哨子,總之要盡量讓他們知道。要不然你反了艇漂了很遠,就很危險了。

確保大家都知道你覆了舟,下一步就是找個方法清艇倒水。一星來說,清艇法只學過「雙人近岸清艇」。於是,你要做的是拿好槳和艇,游回岸上,找個同伴幫你一起清艇。

以上是「覆舟後處理」的流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果你還是覺得很害怕,教練會幫你做一些準備工夫。

首先,我會叫你站在沙灘上,彎下身把頭臉都浸濕。如果你連這個都害怕,我差不多可以肯定你不懂得游泳。接著,我會叫你用鼻子呼氣,在水裡用鼻子呼泡泡。這是讓你習慣在水中呼氣,反艇時避免鼻子進水。試了好幾次,習慣了,就上艇了。

上艇後,我會站在你艇的右後方。你要慢慢側身躺下來,我會扶著你的頭頸,確保你臉不沾水。這是讓你「無痛」地,試一下覆舟的感覺。

這裡要說一下,很多人認為教練這樣抓學生出來,有受傷的風險。對此我甚感同意。本人正職為醫護人員,扶持病人的工作是做慣了的。所以在我手上,這個做法是安全的。

下一步,我會讓你覆舟,頭沾一沾水,而一秒之內我會把你拉出來。這一秒你只管鼻子呼氣就可以,甚麼都不要管。我想讓你明白,覆舟時鼻子可以不入水。來回試了幾次,在水中的時間由一秒,變成三秒,變成五秒。

五秒時間夠嗎?非常足夠。

接下來,我讓你覆舟下去,拍了三下艇底,我才讓你出來。

最後,你已經學懂了,教練也不會再站在你身旁了。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完整的「覆舟後處理」。


最後用前輩的話說一句:願我們被覆舟温柔以待,即使教練總以刻薄荒蕪相欺。

[初級獨木舟] 獨木舟基本裝備

[初級獨木舟] 獨木舟基本裝備


你明天要扒獨木舟,有甚麼裝備要帶?


談到「獨木舟裝備」這個問題,基本上我會分成三類:基本裝備、旅程裝備、獨木舟救生員裝備。

如果你明天參加的是一星,或是只作近岸活動,你需要的是基本划舟裝備。

基本划舟裝備,獨木舟、槳、助浮衣或救生衣,這三寶是必須的。每間水上活動中心都會有,自然不用自攜。這裡說的,是要自己帶的裝備。

教練只有一個要求:一對「包踭包趾鞋」。顧名思義,這就是包著腳踭又包著腳趾的鞋,用來保護你的腳。這一對鞋,要有心理準備會泡在海水裡。可以到雜貨店買對白飯魚。如果想長玩下去,也可以買對水上活動專用的鞋。

某次教班,一位學員穿了對名牌球鞋,說不能沾海水。最後,我要把她橫抱著放進艇裡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試想象你有一對鞋,扒了一天獨木舟,泡過海水的身子,那又如何?

你需要洗澡。所以,一套乾衣服、內衣褲、毛巾、一對乾鞋,也是必須的。獨木舟一星,你要學覆舟,也就是全身連頭臉要泡在海水裡。沒帶一套衣服,很難乘車回家吧。

夏天陽光燦爛,防曬裝備最好有。帽子、太陽眼鏡、面巾、防曬霜、長袖衣褲,若不想曬黑曬傷,這些東西你就要帶。當然,你想曬成古銅色,教練也不會管你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果你想挑戰自己,在寒冷天氣玩獨木舟,禦寒衣物就很重要。簡單的如風褸,適合秋風時節。如有寒冬,潛水用的膠衣、頭套可能幫到你。十多年前我們寒冬玩艇時,用的不是別的,而是一卷保鮮紙,往身上纏。

最後,獨木舟是體力活動,在海水又沒有飲水機,最好自備一樽飲用水。落艇時放在艇艙裡,休息時喝。尤其炎炎夏日,喝水避免中暑。




總結來說,獨木舟基本裝備
-包踭包趾鞋
-一套準備全濕的衣服
-一套乾衣服連內衣褲
-大毛巾
-防曬裝備(如要)
-保暖裝備(如要)

-飲用水

學習如吸毒

過去一個星期幾乎沒有任學温書、學習。 這是我刻意的。故意遏止學習慾望,看看自己活成怎樣。結果是:很糟。 停止温書,心靈深處則浮現一種空虛,像是光陰虛度,難以應付。 這是真實感受,不是自欺欺人。明明我專科試也考到了,本應大條道理停止學習。但學習在我生命中彷彿成癮了,無法戒除。 對於...